2025年7月的最后几天,顿巴斯前线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这座乌克兰东部防线的“心脏”地带。 所有人都以为,这里将上演一场惨烈如“巴赫穆特绞肉机”般的城市攻防战。然而,战局的走向却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让所有军事观察家大跌眼镜。
故事的主角,是50名俄军兵王。一支人数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俄军敢死突击队,如同一把烧红的匕首,悄无声息地插入了红军城这座庞大堡垒的纵深。当地时间7月31日,消息传来,这支突击队已成功进入城市中心,在欧洲街48号的市场区域站稳了脚跟。 他们与后方大部队的距离,长达10公里。 这是一次在现代战争中堪称疯狂的穿插行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展开剩余89%然而,这并非一次有勇无谋的自杀式冲锋。这50名被俄方誉为“兵王”的战士,其背后是俄罗斯整个作战体系的全力支撑。 他们是矛尖,而矛杆,则是由俄罗斯空天军、炮兵与无人机部队共同铸就的钢铁洪流。
红军城比巴赫穆特要大上一倍,但乌军显然没有了当年死守巴赫穆特时的决绝。 俄军的战术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与其说是攻城,不如说是一场单向的、立体的“拆除”作业。
战争的交响乐由天空开始。俄罗斯空天军的苏-34战斗轰炸机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对红军城内的乌军据点实施了“外科手术”与“地毯式轰炸”相结合的打击。 主角是被称为“拆楼专家”的FAB-1500滑翔制导炸弹。 这种重达1.5吨的巨型炸弹,在加装了UMPK滑翔套件后,能从数十公里外的高空精确投送。 突击队在城内一旦锁定乌军藏身的坚固建筑,坐标上传,片刻之后,苏-34便会投下四发、六发FAB-1500,将一栋七层高的大楼瞬间化为瓦砾。
紧接着登场的,是地面炮火的怒吼。7月30日,俄军的TOS-1A“喷火坦克”向红军城南部郊区乌军第68独立猎兵旅的阵地,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齐射。 数百发温压弹如火雨般落下,这种武器通过制造瞬间的高温和剧烈超压,将藏身于民居和工事内的有生力量彻底焚毁。 俄方发布的战报冷酷地宣称:“重型喷火系统的一次齐射,只给敌人留下了灰烬。”
与此同时,为了清理残余和阻止乌军调动,集束弹药也以前所未有的密度覆盖了战场。 俄军的BM-21“冰雹”火箭炮向南部高层住宅区发射了大量集束弹,而苏-34也在深夜投下子母炸弹。 这种在广阔区域内散布大量小型爆炸物的武器,对于开阔地带和阵地内的步兵而言,是致命的噩梦。俄军的240毫米重型迫击炮也在持续不断地轰鸣,为这场火力盛宴配上沉闷的鼓点。
这已经不是士兵与士兵的对决,而是一场钢铁与血肉的悬殊较量。俄军的无人机和FPV自杀式无人机如同盘旋的秃鹫,24小时监控着乌军的补给线,让任何增援企图都成为泡影。 在这种降维打击之下,乌军前线士兵根本守不住阵地。
战局崩溃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原本被寄予厚望,负责守城的乌克兰精锐部队——第68猎兵旅、第117重型机械化旅、第32机械化旅等,几乎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跑没影了”。 战场上甚至看不到北约援助的坦克、步兵战车等装备进行机动防御的迹象。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著名的法械旅——乌克兰武装部队第155机械化旅。这支部队全员在法国接受过北约教官的军事培训,装备了法制“凯撒”自行火炮、轮式突击炮等先进武器,是乌军按照北约标准打造的样板部队。 然而,在红军城最关键的时刻,这支被寄予厚望的精锐力量却“人间蒸发”了。
这并非该部队首次出现问题。根据早前的报道,第155旅在组建之初就面临指挥混乱、人员短缺的困境,甚至在前往法国训练前就出现了大量逃兵。 缺乏无人机等现代化战争装备、炮兵训练不足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支部队。 此次在红军城的不战而逃,似乎是其内部问题在巨大军事压力下的总爆发。
一支被寄予厚望、由北约标准训练和武装的精锐,为何在关键时刻“隐身”?这背后暴露的问题,恐怕比一场战役的失利更为深刻。它指向了乌军在经历长期消耗战后,可能面临的兵员素质下降、士气低落以及指挥系统失灵等一系列深层次危机。
红军城战役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此前的恰索夫亚尔之战,俄军已经通过拿下制高点,为后续攻势铺平了道路。 而红军城的快速突破,则进一步证明,俄乌冲突的战争形态正在悄然改变。
巴赫穆特那种依靠人海对人海、阵地对阵地的“绞肉机”模式,似乎正在被一种新的战术所取代。这种新战术的核心,是“精锐渗透+绝对火力”。以小股意志坚定、战技高超的特种部队作为尖刀,深入敌后制造混乱、引导火力,再以空天军和重炮部队提供的压倒性火力优势,对敌方防御体系进行系统性摧毁。
俄军本想在红军城大量杀伤乌军有生力量,谁料到乌军防线崩溃得如此之快。 而乌军高层显然也希望将红军城作为拖住俄军的又一个“泥潭”,但前线部队的士气和能力已经无法支撑这样的战略构想。 乌克兰军方不敢轻易增援,因为任何进入红军城的部队,都将成为俄军滑翔炸弹和温压弹的活靶子,重演“围点打援”的悲剧。
红军城的失守,对乌克兰而言是战略性的重创。这里不仅是东部防线的关键枢纽,其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对乌克兰的工业和能源也至关重要。 随着俄军的挺进,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的防御体系正面临整体性动摇的风险。
2025年7月的这场战役,没有惊心动魄的坦克对决,也没有反复拉锯的阵地争夺。它更像是一场冷酷的工业化战争展示:50名兵王的传奇突击,以及在他们身后呼啸而至的集束弹、温压弹和滑翔炸弹,共同宣告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再坚固的堡垒,也可能迅速化为一片焦土和灰烬。
集束弹炸,温压弹炸,乌克兰法械旅跑了,俄军大捷,惊现50名兵王谁能想到?2025年7月底,我们都以为红军城会打成第二个“巴赫穆特绞肉机”,结果呢?战局的发展简直让人惊掉下巴。乌克兰在顿巴斯最重要的防线心脏,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破了。
这场仗的主角,竟然是50名俄军兵王。没错,你没听错,就50个人。这支俄军敢死队像一把烧红的尖刀,直接插进了红军城的心脏地带。7月31号的最新消息说,他们已经打到了市中心,并且在欧洲街的市场区域里站稳了脚跟。要知道,他们身后10公里内都没有俄军大部队!这简直是拿命在赌,走错一步就可能全军覆没。
但这帮人显然不是愣头青,他们敢这么干,背后是俄军整个火力体系在撑腰。这50个人就是最锋利的矛头,而他们身后由俄罗斯空天军、地面炮兵以及无人机部队组成的钢铁洪流,就是那根又粗又硬的矛杆。
现在的红军城,俄军根本不是在攻城,我们看,这简直就是在搞“暴力强拆”!苏-34战斗轰炸机成了拆迁队的主力。它们挂载的那个“拆楼神器”——FAB-1500滑翔制导炸弹,一颗就有一吨半重,威力巨大。城里那50个兵王只要通过无人机报个坐标,天上的苏-34立马就能响应,一次性扔下四颗、六颗。一栋乌军固守的七层高大楼,几乎是眼睛一眨的功夫就没了,直接被炸成一堆瓦砾。
天上炸完,地上接着来。7月30号,俄军的TOS-1A“喷火坦克”对准了城南郊区乌军第68猎兵旅的阵地,来了一轮毁灭性的齐射。上百发温压弹砸过去,那场面,简直就是一片火海炼狱。这种武器通过制造瞬间的高温与剧烈超压,让躲在民房与工事里的士兵根本无处可逃。俄军自己都冷酷地宣称,一次齐射过后,只给敌人留下了灰烬。
为了彻底清场,并且防止乌军调动或者逃跑,集束弹药也以前所未有的密度用上了。俄军的BM-21火箭炮对着南边的高层住宅区一顿覆盖,天上的苏-34也在深夜投下子母炸弹。这种武器专门打击一大片区域里的士兵,对于步兵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在这种天罗地网式的立体打击下,乌军前线的士兵怎么守?根本守不住。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负责守城的乌克兰精锐部队。就拿那个大名鼎鼎的法械旅来说,也就是乌克兰武装部队第155机械化旅。这支部队可是乌军的宝贝疙瘩,全员都在法国接受过北约教官的军事培训,装备的都是法国制造的“凯撒”自行火炮、轮式突击炮等等先进武器,浑身上下都是北约范儿。
结果呢?在红军城打得最要命的时候,这支被寄予厚望的精锐力量直接“人间蒸发”了,人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战场上甚至都看不到他们调动北约援助的坦克与装甲车进行抵抗的画面。
发布于:吉林省富华优配-股票配资那个正规-苏州股票配资公司-配资炒股平台首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